中联环的水污染治理模式:世界性难题的创新与突破

水污染治理是世界性难题,中联环的实践,究竟有什么样的创新意义?不久前,来自国务院参事室、中国工程院和厦门规划委的专家,有了这样一场高端对话,话题正是水环境治理的创新与突破。

出席这场对话的嘉宾除了赵德润,还有中国工程院院士、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研究所所长王浩,厦门市规划委员会原副主任刘建,以及中联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俞义泉。

话题1:中联环的分散治理具有七大优势

王浩:全世界的污水处理系统,包括市政污水处理系统,八成的钱投在管网上,两成的钱投在厂子上。中联环的分散治理模式,首先把大头的管网钱省下来了。污水分散处理是世界发展的新潮流,上海现在就这么做了,大约有60多座污水处理厂;而在伦敦、巴黎,都是六七十座污水处理厂。

中联环的新型分散治理模式有七大优点:第一,大规模减少管网投资,八成的费用减下来了;第二,实现了分类分区处理,根据高教区、医院区、文体区、工业区、居民区等不同特点采用不同工艺,治理效果好;第三,占地少、选址方便,同等处理标准下,分散处理占地是传统的十分之一,将污水处理厂建在地下,上面可以做绿地、湿地,甚至开餐馆都行;第四,无噪音、没臭味,传统的污水处理厂为地面敞开式,处理过程长,臭气熏天。分散治理合理调整工艺参数,厌氧过程可以控制细菌不过度生长,就没有臭味了;第五,运行费用低,吨耗电仅为0.41度,现在的主流污水处理厂一般是0.6-0.7度;第六,出水标准高,透明度几乎达到自来水水平;第七,污泥少、无异味,其硝化反硝化过程非常彻底,在污泥里形成一个新的生态系统,产泥量减少了三分之二。

俞义泉:新型分散治理实质是将大集中改为区域集中,每个区域划分以污水可以重力自流收集为原则,不再舍近求远,可分门别类地收集各种污水,有针对性地下药方子,小区域集中可做到污(废)水就近收集、就近处理、就近回用。

以厦门杏林湾为例,13座处理站,每天处理23万吨污水,节省了传统模式需要建设的几百公里市政干管、十几座转输泵站,并留下了23万吨可循环利用的水资源,保障了整个流域良好的生态水环境。正因如此,去年厦门市率先通过全国生态城市考核后,专家组对这种创新模式给予了高度评价,认为可作为厦门经验向全国推广。

话题2:再生水是对缺水型城市很好的补充

刘建:厦门是一个发展中的城市,很多地方污水需要输送几十里,才能送到厂里。同时,厦门又是一个临海的缺水城市,雨季水存不住,直接入海了。由于城市缺水,饮用水70%靠外地调入,加上电费,成本很高。而污水再生处理后可以回用,再生水就成为宝贵的城市资源了。

此篇资讯来自北极星节能环保网。


推荐

  • QQ空间

  • 腾讯微博

  • 新浪微博

  • 人人网

  • 豆瓣

  • 首页
  • 电话
  • 位置